第四百九十章 各方角逐

就在昨日,桂王朱由榔派往安南的信使已经回到了桂林。

他带回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消息。

安南的莫氏家族愿意接纳朱由榔,让其进入安南境内接受庇护。

不过安南人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朱由榔最多只能由五千名士兵护卫进入安南。

朱由榔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找来瞿式耜商议。

“瞿先生,依你看安南人的这个条件本王是否应该答应?”

瞿式耜沉吟了片刻道:“殿下,安南人有所提防担心也是正常的。如果他们不对殿下提出条件那才奇怪。如今首要的是殿下能够保住性命。微臣觉得答应安南人的要求没有什么问题。”

瞿式耜还是很现实的。

当初广东、广西、福建三省之力都打不过朝廷。现在仅剩广西一家怎么可能打赢?

正所谓胳膊拗不过大腿。

继续在广西待下去只是等死。

前去安南寻求庇护便是桂王朱由榔唯一的选择。

朱由榔点了点头叹声道:“既然先生这么说,本王便同意他们的要求吧。烦请先生挑选一些精兵来,我们明日便启程前往安南。”

接连的败仗后朱由榔已经是惊弓之鸟,生怕哪天一觉醒来朝廷平剿大军就打进了桂林。

广西的残军现在还是有几万人的。这几万人当然不可能全部带到安南,一番挑选势在必行。huye.org 红尘小说网

“殿下请放心,老臣这便去挑选人手,扈从殿下进入安南。臣告退!”

“恩,瞿先生辛苦了。”

东厂番子已经抵达了青州。

按照刘传宗之前的吩咐他们此行是在暗中办事,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有十足的把握不会亮出身份。

是以当他们抵达青州府后并没有直接去府衙,而是找寻了一个住处安顿了下来。

一切安顿好之后他们自然而然的前去打听灾民的情况。

青州知府在府城之外设镇的事情人尽皆知,是以稍加打探他们便趋步前往。

等到了小镇之后他们无不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这座小镇之中的灾民粗略估计也有数万人,比寻常的县城人还要多。

青州知府任由灾民在这里搭建棚子、瓦房,使得场面十分混乱,这个渎职之罪肯定是跑不了了。

不过他们还不准备立即出手发难,待搜集齐了证据才是他们出手之时。

毫无疑问这个小镇之中的灾民都是北方口音,其中大部分甚至是北直隶口音。

北直隶是鞑子统治的核心区域,东厂番子决定从来自这些地方的灾民入手。

为了不引起注意打草惊蛇,他们分开心动,只定期碰头分享信息。

要想寻到蛛丝马迹并不轻松,他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此行事关东厂前景,绝对不容有失

自打进入河南之后,吴三桂的日子便过的很滋润。

当地的官员不敢得罪他,好吃好喝的供应着。

这哪里还像是一个刚刚打了败仗损兵折将的待罪之臣,分明就是一个立了天大功劳的有功之臣。

吴三桂越发庆幸自己当初做出的决定。

如果他选择返回陕西,被阿济格挤兑不说,有可能还会被剥夺兵权,哪里有现在这种逍遥日子快活。

河南如今是满清权力真空地带,相较于陕西和北直隶,满清在这里的统治很薄弱,吴三桂得以过的如鱼得水。

他甚至想要把这种状态继续保持下去。明清对立,他夹在中间浑水摸鱼。

当然,为了未雨绸缪吴三桂还是有所动作的。

他首先做的就是补充兵员。

湖广的几次战斗让吴三桂损失惨重,其中以绿营军为主。

为了补充这部分兵员,吴三桂选择了两种方法。其一是直接吞并河南的绿营军。其二是抓壮丁编练新军。

第一种方法简单粗暴直接,见效很快。

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战斗力不强。

河南绿营兵的实力在吴三桂看来甚至比流寇强不了多少。所以他才会在此之外抓壮丁编练新军。

培养新兵虽然耗时但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军队。新兵就像一张白纸可以随意泼墨书写,在吴三桂看来是效率最高的。

而那些绿营老兵一个个混成了兵油子,知道怎么规避风险,想要改造他们是很难的。

吴三桂对于编练的新军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只要能够达到陕西绿营军的水准就好。

原本吴三桂还担心多尔衮会趁机剥夺他的兵权对他动手。但谁知道豪格突然发难,和多尔衮斗得你死我活。

多尔衮为了对付豪格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自然没有精力再去搞吴三桂。

吴三桂可谓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等到多尔衮搞死豪格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满清内部已经是元气大伤。

所以虽然多尔衮对吴三桂恨得牙根发痒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先让吴三桂驻扎在河南,对其听之任之。

吴三桂见多尔衮不敢动他胆子也越来越大。一开始他还只是抓壮丁编练新军,渐渐的他开始威逼当地官府的官员,供养他的这支大军。

河南本就是赤地千里,饿殍满地,哪怕是官府中的存粮都十分有限。

无奈吴三桂手中有刀子,这些地方官员们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十分不甘的把粮食拿出来供养吴三桂的大军。

只是这样一来河南诸府县便没有了任何的库存粮食,一旦遭遇兵祸天灾没有任何补救的可能。

吴三桂也完全没有把河南当做安身立命的地方,只是拼命的吸血,吃相十分难看。怎么看吴三桂都像是一只饿狼,吃饱了抹抹嘴便走。

许多河南的百姓见活不下去了就都经由开封逃往归德府。

如今归德府是在明军控制下的。许多百姓便是经由这里逃入山东。

如今的河南与山东虽然只隔着一条黄河,却是天壤之别。

河南的百姓挨饿受冻,山东的百姓却都能吃饱肚子。

越来越多的河南百姓听说山东种植着一种叫土豆的农作物,这玩意量大管饱,便是再贫穷的人也吃得起。

为了活命他们甘愿背井离乡赌上一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